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
青川县

  授牌名称: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

  授牌单位: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推荐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

  负责单位:青川县文明办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辖10镇26乡26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县城人口3.2万人。青川自西汉置州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因“其水清美”而得名,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四川省林业基地县、四川省卫生县城、四川省环境优美县城、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一、生态功能成效明显。一是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省级生态县、省级环保模范县城通过技术评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省林业产业强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县;成功创建4个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1个、生态村40个。二是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全县河流水质达II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无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100%。三是生态产业稳步发展。全县地标产品达7个,省名牌产品3个,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建成现代化农业园区5个;年接待游客能力达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2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20元。“冬海南、夏青川”旅游品牌效应愈发成熟;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家,工业产值达36.8亿元。

  二、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技术评估,文化产业全市排名第二位。二是文化基地设施得到提升。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对外开放;郝家坪战国墓群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各种形式大型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放映公益性电影12000余场次。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首届市运动会取得12枚金牌、14枚银牌、11枚铜牌。四是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川北薅草锣鼓、金钱棍、打臭、渔家文化、贡茶文化、黎渊石砚、樱桃文化、手工石刻、竹编等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传承。五是文化产品实现新突破。完成文学、文艺作品200多件,电影《银杏之梦》公映,《青川女孩唐雪登上奥运领奖台》、《青川唐家河:两头受困羚羊被及时营救》获提名奖。

  三、文明建设欣欣向荣。一是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正式命名授牌,清溪镇北命名全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二是细胞创建更加积极。创建各级文明单位(村、社区)328个,率先在全省制定《青川县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和《青川县文明企业评审办法〈试行〉》,评选文明户2.5万户、文明经营户600户、文明股室600余个、文明岗位3000个,文明楼达40%。三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率先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评测;组建志愿服务队139支1.7万余人,深入全县特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成“家长学校”36个,在全市率先完成3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县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四是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宣传活动,开展选树典型活动,评选省级美德少年1名,“四川好人”6名,市级美德少年10名,县级美德少年59名,县级道德模范12名。

  四、低碳理念全面普及。一是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关停18户落后产能企业,对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单位能耗重点监控,同比下降17.3%。三是低碳事业迅速发展。推广使用节能灯17万只,万元GDP能耗下降3.4%;新建户用沼气池9283口,实施建池农户“三改”6358户;推广省柴节煤灶5600户,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50%。天然气入户率达全县总户数30%。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护治理。森林覆盖率75%,“生态之城、富氧之城”成为青川名片。

  五、社会管理全面覆盖。一是开展百场法制讲座“六进”活动,举办讲座2100场次,受教育群众20万余人次,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天网工程”实现城乡全面覆盖;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三是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建立县级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制度。四是加强平安细胞建设。共创建平安乡镇12个、平安村199个、平安单位82个、平安企业10家、平安校园35所、平安景区2个、平安家庭70216户,创建率达90%。五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城市低保达9286户15138人,农村低保达11182户16193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优美环境人人共享。一是创建工作成绩喜人。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查验收,国家卫生县城通过技术评估,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4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26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省级卫生村12个,建成生态小康新村29个、示范新村34个、新村聚集点13个。二是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凸显。深入开展“治五乱、三延伸”专项整治,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制定了小区“十条规定”,脏乱差现象得到更本治理,城镇街道及居民院落整洁优美。三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县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有效预防了春季传染病发生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