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促进会项目 > 生态文化建设 > 宣传服务案例
以“生态+”之路,塑秀美人文纳溪 ——访中共泸州市纳溪区委书记徐利

  编者按: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过去五年里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QQ图片20171123100503.jpg  

  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怎样在区县实际行动中落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纳溪区位于四川南缘,是泸州主城区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要极点,也是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因此,四川生态文明网(以下简称本网)专访了中共泸州市纳溪区委书记徐利。

  本网: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进程中,纳溪区做出了哪些努力?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徐利:近年来,我们认真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省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要求,坚持“凡生态,必纳溪”,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加快园区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一,规划22.6平方公里的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大力发展绿色住宅、智能终端、AI双创、竹制品加工等智能环保高新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智能住宅产业园、西部第一“AI双创产业基地”和“泸州特色、西南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竹精品产业科技生态园区。已引进烟台明德亨、惠兴等智能终端企业,成立了“中国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高新林竹产业园实现开园。第二,规划67平方公里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大渡基地,大力发展以特色酒酿造为核心,以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创意服务等为延伸产业链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原酒酿造基地、中国白酒酒庄群落第一发源地、中国养生酒集中品鉴地和国家级深生态食品饮料重要生产基地。中国白酒1号庄园——龙洄酒庄建成开放,橡木桶陈酿白酒在2017(智利)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中斩获中国赛区金奖,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四川茶叶开采活动周”活动。第三,规划14平方公里的纳溪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应用、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产业园。集客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于一体,总投资40亿元的石龙岩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正加快建设。第四,依托纳溪的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生产业。护国战争纪念馆、抗战小学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人文学启动建设,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正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建设绿色城镇。坚持以“绿色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新城、老城、镇村融合发展,实现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第一,强对接,加快建设南部新城。按照与江阳区“无缝对接”思路,加快长江湿地新城建设,打造泸州城市南部区域副中心。加快麒麟新城建设,打造泸州城市协调发展支撑地、全域绿色发展增长极。第二,提品质,升级改造人文老城。结合泸天化“退城入园”战略调整,着力将老城片区打造集总部基地、科研院校、教学实训于一体的产学研复合功能新区。第三,塑特色,繁荣发展集镇新村。按照“一镇一品、多镇一品、多品一带”思路,发挥大渡口“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全国特色小镇”等带动作用,带动全区特色集镇发展壮大。
  三是保护绿色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保护绿色生态,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一,筑牢生态屏障。大力实施绿化全川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成果,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享有“竹类基因库”的“泸州大旺国际竹种园”建成验收,大旺竹海获评“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第二,强化污染治理。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广泛用牲畜饲养、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种植等领域。第三,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实施工程项目、结构调整、监督管理三大减排措施,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三产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径,一大批企业树立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的示范典型。
  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竹乡”“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民生建设100强县(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等称号;2012—2015年在全省175个参评县(市、区)中,经济综合排名由89位上升到66位。
  本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了哪些困难和矛盾?在环保督察组专项督察后,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进一步建设美丽四川?
  徐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内部情况看:主要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体系中化工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暂时还不能起到支撑作用,农业农村中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城镇建设中厂区不分、尚未能与泸州真正融为一体;从外部情况看:生态保护和建设存在着“上游地区投入,中下游地区受益”“欠发达地区投入,发达富裕地区受益”的现象,纳溪区财力薄弱,既要保障脱贫攻坚投入,又要保障环境保护投入压力较大。
  环保督察组专项督察后,我们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全面整改落实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举一反三,全面清查、全力解决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一是从严落实责任不放松。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上游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责任红线,严格落实党政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二是推动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走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新型园区体系,做强做优绿色产业,努力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三是攻坚三大战役不走样。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加快补齐环保“短板”,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地绿攻坚战。四是强化问题整改不懈怠。狠抓环保突出问题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本网:在实施河长制过程中,河道治理工作重心是什么?效果如何?
  徐利:纳溪有大小溪河13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8条,长江流域境内总长28.8公里。我区严格落实河长制,制定了《泸州市纳溪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境内18条河流设立区、镇、村三级河(段)长,其它支流设立镇、村级河(段)长,主要开展水资源保护、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执法监管等工作。通过实行河长制创新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是加快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清溪河治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建成湿地350亩,打造的“花田酒地”景区成功创建成4A级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5个、全省第1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打造了“生态+环境”示范样板。二是扎实推进河道保护工作。实施城乡河道疏浚整治,重点解决河道堵塞、污泥堆积、水质恶化等问题,恢复河道引排能力,疏通水系、改善水质,已清理河道污泥401吨、河滩地及堤岸垃圾299吨。自8月份开展长江、赤水河沿岸砂石堆场集中整治以来,共消减堆场9个,消减存量340万立方米,常年洪水位线以下的砂石已清运完毕。三是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全面完成了10镇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0.57万立方米。供水站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永宁河3个监测断面水质年均为二级水质。
  本网:在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过程中,全区生态环境治理举措有了哪些革新?
  徐利:省委“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启动以后,我区积极相应,全力组织实施,重点是抓住了“四个结合”。
  一是将行动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相结合。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82万亩,低产林改造12万亩,实施封山育林4.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工程5.62万亩,实现国土绿化覆盖率70%、林木绿化率达57%以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纳溪段基本建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
  二是将行动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建成优质竹林基地近80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0万亩,建成了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四川银鸽5万吨竹溶解浆技改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培育了四川银鸽纸业、兴乐竹食品、竹韵公司、活之酿竹酒等10家规模以上林业加工企业,形成制浆造纸、竹木加工、家具制造、林副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20余类、80多种产品生产能力。2016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43.9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220元,荣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全省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
  三是将行动与生态品牌打造相结合。通过实施实施特色产业基地,森林城市绿地,生态绿色廊道,水系林网体系,集镇村庄绿化,森林精准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等7大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被评为“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绿化模范先进区县”。会同泸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同时,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镇3个、绿化美化示范村30个,县级绿化美化示范村50个,创建园林式小区或绿化模范单位30个。
  四是将行动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化全川项目精准扶贫有效作用,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扶贫,打造“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6个,成立林业专合组织24个,辐射和带动近万名群众发展林业产业。成功实现4个省级山区贫困村、3257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本网: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关键在人,您认为应当如何才能更好的将这次行动与群众联系起来,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徐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对纳溪来讲就是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既需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全区人民的积极参与。
  一是明确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立足为民。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是全区人民对纳溪发展的美好愿望和真切期待,是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高度统一。通过完善生态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纳溪建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强区,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利。
  二是找准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依靠全民。“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享受了红利,才会变身为支持者、参与者,我们依靠群众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让群众投身到绿色发展中。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工程,围绕“全域旅游”将纳溪打造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化等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统筹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积极创建生态家园。加快建设生态绿化工程,优化开发空间布局夯实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升土地利用集约节约水平。大力实施生态宜居工程,着力建设绿色城镇、美丽乡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抓好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利民惠民。群众满不满意是评判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我们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在就业、居住、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村公交全覆盖,推进自来水、通信光纤、天然气(沼气)等进村入户。积极实施好各项惠民工程,认真实施好环境整治工程,创新建设新型社区,使农民就近就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本网:贵区下一步将从哪方面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徐利: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西部现代生态新城市、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将“生态+”理念融入各个领域、各个阶段。一是强园区兴产业,推进区域发展实力明显提升。围绕打造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加快“三大园区”建设,着力发展智能环保高新、生态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养生、现代商贸物流等绿色产业,切实降低环境影响大、资源不可再生产业的比重,形成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格局。二是强统筹促协调,推进区域发展魅力明显提升。围绕泸州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总体部署,以“形态美、业态兴、文态活、生态优”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镇村特色、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秀美人文纳溪。三是抓改革推创新,推进区域发展活力明显提升。聚焦转型发展,致力改革攻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品牌强区”战略,加快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建设,不断集聚发展动能,夯实发展后劲。四是重生态强保护,推进区域发展定力明显提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实施绿化行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绿色消费,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人物档案:1970年11月出生,四川泸县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泸州市纳溪区委书记。先后任叙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共青团泸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泸州市委政研室主任、泸州市龙马潭区副书记、泸州市纳溪区副书记、区长等职务。在担任纳溪区委书记、区长期间,在全省率先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区域战略层面,目前纳溪区在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旅游中心地位逐步显现,徐利也获评“2016中国旅游十大新闻人物”。


本文同时刊载于四川生态文明网、《四川生态文明》刊物、四川生态文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