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务公开 > 研究成果
水美乡村富民记——成都市蒲江县以河长制为抓手 推进水美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蒲江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按照成都市水美乡村“七有”建设标准,以明月村、麟凤村为支点建设水美乡村,再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将产业兴旺的水资源、生态宜居的水生态、乡风文明的水文化、治理有效的水管理、生活富裕的水安全建设统筹起来,结合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河长制;水美乡村;乡村振兴

引 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蒲江县按照“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特色地理和自然资源,将河长制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依托渠道廊道、川西林盘、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项目规划,结合蒲江果、茶、渔、竹等优势产业,打造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为一体、村居与水文化景观相融合的水美乡村,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之路。


一、背景情况

2017年以来,蒲江县按照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以明月村、麟凤村为支点建设水美乡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将产业兴旺的水资源、生态宜居的水生态、乡风文明的水文化、治理有效的水管理、生活富裕的水安全建设统筹起来,结合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以水为领作规划,水清月更明,贫困村蝶变水美新村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曾经是市级贫困村,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当地老百姓以顺口溜说“晴天水如油,雨天臭水流”。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明月村必须迎难而上。

1.以规领水清

明月村以水为领作规划,通过河长制+乡村小联动整治农村水系,按照四张清单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一是清淤疏浚保“河畅”。把全村河渠和小型蓄水工程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全面开展河渠清淤疏浚。二是源头控制护“水清”。针对自然林盘和散居院落“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新建农村微型污水处理站5座,人工湿地3处,全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三是垃圾回收守“岸绿”。把河渠的日常保洁全部纳入社会化服务外包,按照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理模式,建成景观化垃圾收集点16个、奥北可回收物自助投放点2个,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日分类处理,并通过公益环保跑步捡垃圾活动营造垃圾清运氛围。四是生态河渠筑“景美”。在保障防洪、灌溉功能的前提下,在渠道内分段布置低堰,用大卵石或景观石浆砌渠道11.4公里,沿渠配套建设生态绿道6.08公里,串连沿渠古桥古堰、卵石滩、环湖竹林路及田园、林盘、新村、院落等田园景观。

2.水清月更明

明月村通过农村水系整治,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本底,河渠中流淌着潺潺清流,孕育了7000亩雷竹、2000亩茶园和1000亩马尾松林。同时,焕发出艺术化的乡建新风貌。一是依托明月古窑,开发了古窑保护区、陶艺博物馆、陶艺手工艺文创区等24个文创项目,吸引了百余位陶艺家来村定居创业,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二是筑牢林盘根基,修护川西韵味林盘28个,建成占地77亩的明月新村,规划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将其与林盘居民创客院落融合成新、旧相映生辉的创业微村落。月是故乡明,美在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松林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4口古窑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碧水为目标,制定以水为统领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水清月更明。

3.月明民开颜

“当初看中明月村,是因为规划好,但能够在这里定居、发展,还是因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生活很方便。”明月村著名“新村民”、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蜀山窑”创始人李清这样说道。明月村把水环境治理好后,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本底,焕发出艺术化的乡建新风貌,打造旅游环线,串起致富节点,融合茶山竹海保护区,连点成片造就致富集群。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6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逾1亿元。而同时,又从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经费来提升水环境,形成了长效的良性循环。如今的明月村,已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艺术家、创客入村创作、创业和生活,获得了“2018十大中国最美乡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等众多荣誉。

(二)河长统筹抓管理,景美麟凤来,旧村房嬗变水美民宿

麟凤村虽位于成佳茶乡国家4A级景区内,但以前主要依托茶叶种植,产业单一,竞争优势不明显,老百姓收入低。大多数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迁居城镇,成了空心村。如何把自然生态禀赋实现价值转换,发展为经济增长点,带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麟凤村必须乘势而上。

1.河长促景美

麟凤村村河长、民间河长、党员河长齐上阵,以建管并重、健全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既保护好河流“主动脉”,也保护好“毛细血管”。一是河长融入民约“自发管”。将河长制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发动村上德高望重、花卉苗木能工巧匠等乡贤领头,引导村民自我约束管理。形成自觉控肥减药,减少农业投入品对河渠污染;自动规范养殖,杜绝粪污下河;自发加强林盘巡查保护,保障生态本底;自发对河道沿线违法建设监督,杜绝侵占水渠;自发组建保洁队伍,确保水域周边环境洁净。二是乡村美学助推“品质管”。发挥本地群众在民宿、花卉的设计理念,把环境建设与形态塑造结合起来发展了10家民宿;将废旧弃树根、桩头以及生活用品等进行美学造形转化为生活享受;实时开展“庭院展”“苗木盆景展”“根雕展”等活动,以户为单元将庭院建成精致农舍连成一片片“风景”。三是星级荣誉激活“自觉管”。村上设立“荣辱榜”定期评出先进和落后家庭,在村口最显眼的公开栏内设有一面“星级墙”,用照片直观“晒”出各家的卫生环境整治情况,并对各家进行星级评分。一面“星级墙”激活了村民共享的自觉性,一张“荣辱榜”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效机制作用下,追求“美丽”已成为每个麟凤村民的自觉行动。

2.景美麟凤来

2018年创建水美乡村,麟凤村充分发挥绿道和林盘建设“引爆点”,将河长制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一是整合土地,以“点状供地”方式在蒲江县率先探索6宗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与利用,盘活宅基地约15亩发展旅游产业,先示范再集聚,先筑景再成势,先筑巢再引凤。现集聚游学体验基地4个、特色餐饮20余家、手工制茶5家、花卉园艺3家、“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3家。二是扫径以待,以“花香传出去,游客请进来”的思路,探索农家体验新旅游模式,采用“合作社+自营”方式,支持当地村民重建改造自家农舍,发展川西风格民宿,让游客从过境游转变为过夜游,共享麟凤之美。现打造了“良栖”“松林居”等民宿群体15个。2019年一年时间,吸引游客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逾3000万元。

3.麟凤暖新巢

麟凤村充分发挥民宿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管理热情,以长效机制保障河长制落实,实现了从“冷眼观”到“拍手赞”、“袖手看”到“动手干”的转变。如今,十万亩茶海间筑起的花圃中郁金香、海棠盛放,成了麟凤村的一道风景。一条红绿相间的绿道从麟凤新村穿过,绿道旁,一条条木制栈道和石板铺成的步道向茶山深处延伸。沿着栈道走进去,清澈的小溪,起伏的茶山、幽深的马尾松林、千亩海棠和茶花,110幢农村新居,是名副其实的景美别墅村,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当地村民都纷纷说,“亲戚朋友来了都羡慕,说我这小花园比城里住着还安逸”。

(三)以点带面强实施,蒲江绿水秀,农业县腾飞乡村振兴巨浪

河湖要治理好,必须明白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岸在人脚下。蒲江县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开展河长制工作,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水安全“五水共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亿元战水污

近年来,蒲江县围绕水美乡村的建设目标,投入1.6亿元实施水库病害整治、河渠水毁修复、渠道生态治理;投资8.7亿元扩建污水处理厂,配套雨污水管网,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资2亿元实施现代化灌区改造、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和土地耕地质量提升,全面实现水土共治;投资1亿元建成来龙沟河滨湿地公园,全域推进新村绿化、美化、靓化。

2.蒲江绿水秀

一是推进“垃圾革命”。全面推广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监管全程化的垃圾处理常态和长效机制,85%以上行政村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二是推进“污水革命”。采用PPP模式全面推进县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及周边农村污水处理率达85.9%;43%的农户聚居新村,实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排放;散居农户采取化粪池、沼气池等设施处理生活污水。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66764户,占比89%,到2020年底将全面完成厕所改造。全县集成临溪河乡村生态休闲走廊、甘成路茶园陶艺体验走廊、成新蒲都市农业观光走廊3条新村典范走廊,全域提升了水美本底。

3.水秀促振兴

蒲江县以河长制为抓手,打造“一村一景”的水美乡村,成功创建2018年度市级“水美乡村”8个,其中明月村、麟凤村被评为全市“水美乡村”示范村。全县通过大力创建农民满意、农民受益的水美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各村颜值大幅提升,因水而美;不仅留住了本地村民,还吸引外来创业者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因水而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村民正在收获实在的生态红利,因水而富。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8元,排全省第9位,获评成都“全市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三、经验启示

(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坚持治水为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致力于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生活向往,统筹解决好河湖治理问题,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蒲江县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河湖水质改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带领村民投身水美乡村建设,把脏乱差的河流打造成生态河、安全河、景观河、幸福河,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让老百姓得到水美乡村建设的好处,真正让人民群众靠水兴业、依水兴旅、因水富足,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实现全县综合整治共建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蒲江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推广明月村、麟凤村振兴经验,统筹控污、治水、护库、修渠、净土及育人,外治水文地理,内兴人文道德。一是统筹水库巩固提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现代化灌区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及沟堤整治绿化,为水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水生态基础。二是全面改造提升垃圾收集点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农村微污处理设施将农村生活污水变成生态微景观,为水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夯实水环境保障。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实施沟渠、林盘生态打造,各村结合当地产业及特色地理、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治水兴民、因水而美的“一村一品一景”水美乡村,成为蒲江县用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成功范例,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为水利部征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由蒲江县水务局于2020年8月委托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完成,并入编了水利部河长办、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全省共有3个县河长制典型案例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