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意见征集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批复部署,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维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真性完整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起草了《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2月25日至3月3日,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028-83224556

传    真:028-83364049

电子邮箱:570979230@qq.com



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

(草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批复要求,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快推动高质量建设名副其实、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构建制度体系

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加快出台保护成效评估、巡护监测、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系列标准规范,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生态系统保护、社区协调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制度,印发特许经营、建设项目准入、监测和巡护等方面指导性文件。充分衔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高质量推进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整合相关林业草原专项资金,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形成由法律法规、管理机制、技术标准组合构成的制度体系。


二、加快理顺管理体制

进一步优化完善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地调整方案,整体已划入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不再保留原自然保护地牌子;原自然保护地未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统一处理,在整合优化预案得到批复前,仍按原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优化设置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在整合管理范围内现有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基础上,统筹配置、科学核定。同步推进卧龙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加强自然资源管理

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工作,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统一确权变更登记,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全面推进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鼓励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实事求是、分类有序清理退出小水电,加快矿业权清退进度。对居民点搬迁和种植养殖、矿山、小水电退出后受损退化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和生态廊带建设,持续开展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保存本土原生的优质种质资源。


四、完善监测巡护体系

修订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技术方案,充分运用高分卫星,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各级各类监测站(点)和监测样地(线),研究开发监测和巡护手持终端、人为活动管控实时监控系统。组织开展日常巡护巡查工作,统一划分管护责任区,分解管护指标,落实管护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建设一流巡护队伍,支持优先吸纳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原住居民从事生态管护公益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管护力度,支持优先采购公益性国有林保护企业服务。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监测中心建设,对监测、巡护、科研和办公实施数字化管理。推进智慧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建立智慧大熊猫国家公园融合发展指挥中心和展示中心,定期向公众开放。


五、夯实基层基础条件

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最小干预、简约减量的绿色营建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必要和适当的保护、宣传、解说、教育、科研、监测以及环保等基础设施。陆续将原有自然保护地的179个保护站(点)优化整合和标准化改造,根据保护实际需要新建保护站,并配备巡护交通工具、无人机、手持云台相机、通讯器材等设备和基层工作人员野外作业服装、单兵巡护装备。充分利用“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和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买、设施设备维护,以及野外监测和巡护工作条件改善。


六、激发引才用才活力

充分体现国家公园公益性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下沉,加大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基层保护站人员待遇。驻地在乡镇的基层保护站在编在岗人员按规定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深入远山巡护监测的一线人员,参照林业勘察职工野外工作津贴发放野外巡护监测补助。做大做强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争取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实验室,支持围绕科研开展多种形式业务活动,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单位收入,对符合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相关规定的核增绩效工资。建立由两院院士、权威专家、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组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适时更新专家库;加大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拓宽国家公园间交流合作渠道,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通过“绿色通道”申报职称。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集体土地在充分征求其所有权人、承包权人意见基础上,通过经营权转让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和友好示范社区创建。鼓励探索建立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支持发展大熊猫文创产业。规范大熊猫友好型经营活动,研究生态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帮扶和奖补措施,加大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村)的一二三产业扶持力度,分类逐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和周边区域实现乡村振兴。结合大熊猫食用竹引种和驯化、栖息地质量提升、生态廊道建设等项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园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责。


八、深化科普宣教和对外合作

多途径推广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持续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系统梳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及其衍生的精神内核,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超级IP。结合“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成都大运会等活动,讲好大熊猫国家公园故事,扩大文化影响力;定期举办数字国际熊猫节、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等活动,广泛传播国家公园理念。依托主流媒体平台,每月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视频、照片等成果,每年发布监测报告和建设进展,并投放公益广告,不断提升公众尤其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健全社会参与和志愿者服务机制,搭建多方参与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保护基金,畅通国家公园捐赠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结合大熊猫野化培训,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向世界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成效。


九、持续做好防灾减灾

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部门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立森林草原防火、自然灾害防治、疫源疫病防控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体系,优先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建立外来物种监管和野生动物健康评估机制,加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属地责任、行业管理责任、经营主体责任,加强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按照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和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积极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防火信息化、防火通道、防灭火装备等基础设备建设。


十、健全协作联动机制

强化大熊猫国家公园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落地落实。建立健全案件依法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乱征滥占、乱采滥伐、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非法运输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陕西、甘肃两省协作联动,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局省联席会议机制所部署和议定事项,协同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