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促进会项目 > 规划编制及调研报告
蹄疾步稳聚焦绿色发展 笃行致远争创生态文明——四川省丹棱县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2.jpg

丹棱县县城


文/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调研组


丹棱县隶属四川省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位于成都平原都市圈西南,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发展区域。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辖4镇1乡、50个村(社区),总人口16.3万。2021年GDP增速超国、省、市平均增速,其中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年已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其历史文化悠久,大雅之堂诗书合璧,摩崖石刻瑰丽独特,千年白塔辉耀古今,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该县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资源丰饶,老峨山雄奇秀美,梅湾湖桃花争艳,银杏长廊十里金黄,是成都西南、眉山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景观多样,57.68%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盛产全国晚熟、极晚熟优质桔橙“不知火”而获得“中国桔橙之乡”美誉,“丹棱桔橙”5次登榜中国品牌价值百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全国推广。


近年来,丹棱县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不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思路清、目标明、步子稳、成效好,“大雅家园·幸福丹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854d06fcf3fff1ae411b671fc69009f7.jpg

会长杨冬生率队赴丹棱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服务


一、丹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在新时代,丹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该县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协同,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统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扎实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经济,做实民生福祉,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篇章。已捧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村生态文明家园试点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省级生态县”等诸多金字招牌,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治理环境污染结合生态修复,高标准建设绿水青山

丹棱县始终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摆在突出地位,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期待,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生态环保优秀样板,扎实推进守山理水、护土净气工作,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活力得到有效恢复,生态底蕴更加厚实。


1.突出重点治气,实现“丹棱天蓝”。全面开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通过精准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有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开展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天眼”监控与地面巡查相结合,“技防”+“人防”,坚决遏制露天焚烧行为。强力推动“陶瓷行业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投入4亿元27家陶瓷企业、53条生产线“煤改气”工程,投入1.66亿元搬迁5家陶瓷企业“离城入园”。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14家工业企业VOCs废气收集治理系统等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共淘汰7套水煤气站和19个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对3个20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加装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2021年全年优良天数达332天,优良率达91%,同比2020年上升5.7%,同比近三年均值上升11.5%。PM2.5平均浓度28.8ug/m3,同比2020年下降17.2%,同比近三年均值下降26.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眉山市最少信访投诉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


2.补齐短板治水,重现“丹棱水清”。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部署,制定《丹棱县河道保洁巡查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起由县级领导统筹、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县、乡镇、园区、村、散户的“五级联动”工作体系,竭力抓好域内思蒙河、安溪河、金牛河水系整治。每月对全域河流污染源及“四乱”问题进行摸底、排查、整改,做到治水保水常态化。通过实施全域污水PPP建设项目,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共投资1.8亿元实现县城、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推行“5344”工作法,划定禽畜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范围,全域推广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无公害栽培,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把“节水增产、减肥增效”落到实处。目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2%,域内三流域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稳定,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同时积极实施水库、堤坝整治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堤防建设7.9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7座,山坪塘整治239座,新建蓄水池525个。


3.加大力度守土,提质“丹棱地绿”。通过全域垃圾治理、全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加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县域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及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督促52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申报登记,并落实全过程监管。农膜回收利用率超93%,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2.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实施全国第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集中打造14个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建成2个化肥农药减量示范乡,10个化肥农药减量示范村。全域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近几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不断减少,粮食、水果产品生产呈现有机化。


4.标本兼顾修复,确保“丹棱安”。全县持续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和修复力度,聚焦三个“突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突出自然之美修复生态屏障。实施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25.6平方公里,开展“千湖之城”建设项目,实施“绿海明珠”“八百湖堰润丹棱”“八园之城”三大工程,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9.6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二是突出资源优势夯实绿色本底。大力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见缝插绿等工作,实施森林“天保工程”,持续开展村庄、庭院绿化提升等工作。共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2个,市级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庄10个、森林人家56户。三是突出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林改保生态等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现有野生动物80多种,国家Ⅰ、Ⅱ级野生植物400多种。其林权改革—维护生物多样性工作成果得到央视高度关注,在黄金时间段宣传报道,产生全国性良好影响。


微信图片_20220323194738.jpg

丹棱县委书记郭红接受媒体专访


(二)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高质量建设县域经济金山银山

秉持“绿色,是丹棱最亮的底色;生态,是丹棱最大的优势”,把美丽、生态、文化、风景、乡愁转化成产品和生态链、价值和财富,坚守生态底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2021年,丹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0.6亿元增加到78亿元,年均增长7.1%,人均GDP站稳全省70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44亿元增加到4.97亿元,年均增长7.6%。已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先进县。


1.狠抓优势产业培育和知名品牌打造。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立足“丹棱桔橙”,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理念,主动对接眉山市委“583”现代绿色农业体系,紧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以产业强县思维谋篇布局,高位统筹、高效推动、高起点编制《丹棱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详细规划》,充分发挥“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的比较优势,成功构建丹橙、九龙山、脆红李、茶叶、安溪河流域“五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建设的“天府橙都—农业公园”入选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走“五网三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不知火等晚熟柑橘为主的“果桑茶林”四大特色产业,其中,桔橙种植面积18万亩,“果桑茶林”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全力打响“中国桔橙之乡”品牌,创成省级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杂柑)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保持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势,“丹棱桔橙”远近闻名,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三次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5次登上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荣获2019年全国300个具有代表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的20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县里自主培育的丹棱“不知火”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打造了“全国桔橙看四川,四川桔橙看丹棱”的顶级品牌高地。培育的全国桔橙果酒第一品牌“果小酒”,荣获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2019年“味在眉山·丹棱特产”销售收入超过56亿元。


2.强势推动传统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把工业摆在县域经济的重要位置,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编制《2020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城市机会清单》项目12个。对丹棱经济开发区实施扩区调位,拓宽工业发展空间,全县绿色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全县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深耕细分领域,主动融入成都都市圈产业布局,积极招引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力打造“中国传动件之都”“西南高端建材生产基地”“全省最具特色新材料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招引项目8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创新型中小企业5户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盘活“僵尸企业”4家,新增产值8000万元。丹棱经开区在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深入推进企业绿色发展,2021年丹棱县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件,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10件,下达处罚决定处罚金额170余万元。整治“散乱污”企业114家,列入关闭取缔54家、整改提升35家。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央督反馈问题27项、央督“回头看”反馈问题2项、央督和“回头看”期间交办信访案件19件,全部高质量完成整改。


3.积极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方式的新路子。瞄准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美丽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康养服务、文化创意等业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实现通道,“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型升级。构建以丹棱脆红李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山茶叶产业园、山货基地为基础的“两园一基地”村域现代农业格局,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园,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开设“丹棱特色馆”,实现“原产地直供”“现摘果现发货”,农村电商全国领先,被评为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坚持“三个尊重”,对幸福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研发特色文创旅游产品,扩容升级后的幸福古村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村、被评为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一,荣登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20年5月重新开村以来接待游客约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大力推进老峨山旅游发展,完成老峨山旅游资源国有化,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成开放,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雅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蒲丹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入选首批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精品示范项目,汉华·龙鹄山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家乡村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8%。

微信图片_20220323180518.jpg

丹棱县幸福古村


(三)城乡统筹汇聚各方力量,高品质建设生态人居

丹棱县立足“城乡融合”战略,高度重视县域整体形象提升。做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市提能”两篇文章,重塑新型城乡人居关系,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和谐生态,以更高水平促进能级大跃升,彰显共同富裕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按照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全面提升乡村风貌。一是移风易俗开展“垃圾革命”,乡村蝶变面貌新。坚持“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的机制,探索出以“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实现全县乡村垃圾处理率100%。一元钱创出大文明被住建部等十部委全国推广,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荣登2018中国乡村振兴十大先锋榜样名单,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脱胎换骨进行“厕所革命”,人居品质大提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全域开展厕污共治,推广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有效治理,全县建设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运输总量20万余吨,覆盖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截至2021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3.3%,其中,13个重点村卫生厕所覆盖率均达100%。三是迎难而上实施“污水革命”,环境净化家业兴。按照“政府补助+农户自筹”模式,通过在农户聚居点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居民点建设一体化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池、三格式化粪池的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难题。截至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县64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占比达88.9%,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500余座,受益农户达到3.4万余户,直接受益人口10万余人,覆盖(受益)率100%。获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示范县”称号。“丹棱模式”获杨洪波副省长肯定性批示“符合实际、管用有效、可资借鉴的好路子”。


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彰显文明“气质”。以实现居民对高品质城镇生活的追求为目标,积极贯彻落实“百园之市”部署,开展“绿海明珠”大会战,实施“城市蝶变行动”,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大雅名城。持续推进旧城风貌区改造工程,以“拓展空间、美化环境”为重点,积极补齐设施、环境、安全“三个短板”,创新实施“拆墙并院”方式,改造完成122个老旧小区,成功实现人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所值”。推动城区景观提能,投资8000万建设雅韵宋街,发展“夜色经济”。推进现代化城镇综合体系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100%。着力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融合的生态格局,增加绿化隔离带,营造城中“绿肺”。营造街区花景,打造花道、花街、花园、花海“四花景观”风景线。推动城内道路改造,绿化、亮化24条市政便民道路。建成大雅堂、齐乐、端淑、白塔等开放式公园7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


3.均衡城乡公共资源,促进全民“富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共同富裕道路,结合实际培育“丹心雅正、开拓奋进”精神,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一是交通畅联,城乡“破圈”。近年,该县将交通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内畅外通优势,打破城乡结构二次元,模糊城乡边界格局,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水泥路且公路等级均为四级及以上,县城到乡镇、村道路通达率100%、通畅率100%,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域覆盖,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积极实施“交通+扶贫”新模式,实现“路产”“路旅”深度融合,让农村公路转化出生态社会效益、衍生出经济效益,筑起生态廊道。二是收入均衡,产业“跨界”。把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责任不减、投入不减、要求更高。采用政府牵头搭台、国企引领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出台家庭农场扶持办法和鼓励发展晚熟柑橘系列政策办法,采取连块成片、连片成园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和“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带动形成面积超10万亩、产值超10亿元的“双十园区”。发展桔橙专合组织200多个、家庭农场117家、龙头企业2家、专业大户3340多户。桔橙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优质晚熟桔橙年产值突破30亿元。果农70%以上的收入来自桔橙产业,桔橙树真正成为丹棱农民的“摇钱树”。目前丹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8元,农民户均存款达到4.7万元,远高于全国、全省及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68∶1,远低于全国、全省以及全市差距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期间,全县2602户、7365名贫困人口于2016年实现稳定脱贫验收,国检组高度评价“六个到位”,2016年、2019年、2020年3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三是同城治理,服务“共享”。在民生问题上下足“绣花针”功夫,把均衡城乡公共资源工作做实做细,坚持“群众有难,一网统管”思路,建立以“网格+执法+包保”为路径的城乡治理体系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365”工作体系。聚焦全域“智慧乡村·平安丹棱”建设,农村居民家庭小微天网覆盖率达45%,万年村、桂香村上榜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亲民化标准服务、集约化教育服务、多元化养老服务、就近化医疗服务,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增进民生福祉。真正实现了“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5.jpg

丹棱县梅湾新村


(四)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底蕴,高起点传播生态文明思想

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搭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高地,推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双向发力,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挖掘生态文化特色底蕴、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扩大生态品牌特有魅力,用文化之力筑牢生态文明之基,弘扬生态文化蔚然成风。


1.搭建大雅文化惠民平台,传播生态文明时代特征。丹棱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大雅文化”,“大雅(之)堂”雄踞丹棱城中,常用来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县里提出“大雅丹棱·幸福丹棱”建设目标,意在引领珍惜优美生态环境的风雅传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惠民落地生根。县里邀请浙江大学高标准编制《中国大雅家园总体建设规划》,出台《奋力建设中国大雅文化之乡的决定》。深入挖掘、传承大雅文化中的传统生态道德和生态元素,建成大雅堂博物馆、大雅堂公园。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档案馆,7个综合文化站,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00个民间众筹文化院坝,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乡村春晚”“党群集中活动”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思想引领、志愿服务、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多重功能,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


2.完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持续培育全民参与意识。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共享氛围,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深层觉醒。一是媒体宣传全民普及。通过宣传专栏、手册、年画、公开信等途径全面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依托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世界低碳日等关键节日开展专题活动,宣传保护生态环境、低碳出行等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拓展宣传渠道,“生态眉山行”“环保中华行”等走进丹棱幸福古村,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宣传作品。二是道德超市全民参与。创新居民自治形式,发掘社会治理引擎动力,万年村创新创造“道德超市”,将村民道德行为进行评分,通过用积分换取超市物品的方式引导群众主动自发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以德换得,以德评优”的模式已在全县推广。目前,“道德超市”已经过渡到生活超市,并扩展到扫黑除恶、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社会治理内容,打造了自治、法治、德治示范区。持续增强了村民的成就感、荣辱感,村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万年村上榜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公示名单(四川仅此一例)。三是生态教育全民受惠。县里全力落实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创新实施小手拉大手、小朋友带动大朋友的形式,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大小”传播。通过巩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劝导,使环保工作深入人心,机制常态化。县上还制定了《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规范》标准性文件,对村民生态农家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重大举措进行规范引导,收到良好成效。


3.发挥丹棱生态品牌优势,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该县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广交朋友,凝聚品牌魅力,塑造地方名片,让美丽丹棱名扬海内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向外界全面展示丹棱生态魅力。在成功承办中国·大雅文化研学基地推介会,举办“四川·丹棱·国家乡村公园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基础上,2020年又成功承办交通运输部“行在乡村、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活动,全国50余家媒体全方位展现了丹棱的美丽乡村,刊载稿件200余篇,大力提升了丹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年,“大地文心”作家采风四川行走进丹棱进行采访调研,现场进行深入交流,新华社、光明日报等9家主流媒体现场报道,澎湃新闻、四川卫视等十余家省市媒体跟踪报道,刊载优秀作品13篇描绘了丹棱的生态情况,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引进来”的同时,丹棱县也在积极对外“输出”,积极对接全国各大城市,连续七年赴成都、北京、上海、深圳举办“丹棱桔橙推介会”,生态品牌产生了全国性社会影响。

IMG_1673.jpg

会长杨冬生率队调研丹棱县大雅堂


二、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的参考对策

丹棱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其核心是领导重视。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用青绿为墨、以实干为笔,绘绿色画卷、谱生态新篇。其关键是不断创新改革。探索实施的“一元钱”模式治理农村生活垃圾,“3211”模式治理农村人畜粪污,“四三三三”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道德超市”促进乡风文明等,并形成长效机制,创造了实际有效的典型经验。其根本是走出了生态价值转换推动城乡融合的路子。凸显了丹棱生态优势,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强化“丹棱桔橙”生态品牌效应,塑生态县之形,兴生态产品之业,构建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转化路径清晰有章法可持续,有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推动了城乡融合,促进了全民“富裕”。


同时,该县还强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利用大雅文化传递生态文明时代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扩大影响力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全力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下一步,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现有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一是优化资源型企业结构。坚定信心推进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促进城区工业布局优化调整,改变以陶瓷生产企业为主的县域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现阶段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更新,对环境容量超限、群众反映突出的项目坚决叫停整改。聚企入园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加大力度推广新型环保墙材、建材在绿色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二是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大力推动建设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打造绿色工业聚集区、绿色工业园区。坚持以高精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为重点,打造特种机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三是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加速推进企业新旧动能转化,积极落实减碳、降碳行动方案。鼓励采用循环生产方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发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建创新联合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县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价值转化

一是加快农业与工业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优势农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形成生态品牌优势,提升农民增收能力。依托本县生态环境优势,在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等,延伸农业产业链。二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大雅文化优势,坚持“农旅”结合思路,以农带文、以农带旅、文旅结合,重点开发幸福古村项目和老峨山生态旅游,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将美好生态转化为人气品牌。三是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瞄准乡村新兴服务业,结合生态康养、自然教育、美丽乡村、现代产业园等资源禀赋,充分利用丹棱优势果业生产时令节点,深度挖掘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打造都市后花园,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三)坚定不移建设生态特色品牌强县

重点以已经成熟的“丹棱桔橙”品牌为主,进一步叫响叫亮,高质量打造成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大雅文化为魂,大力培育“幸福古村”文旅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丹棱长久以来具有的陶瓷生产优势,采用低碳生产技术、升级绿色工艺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市场反馈,生产与时俱进的优质陶瓷产品和新型陶瓷建材,让老产业、老产品焕发新活力,争创环境友好型陶瓷名牌。立足柑橘、脆红李、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完善生态农特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场(庄)建设,打造生态食品基地,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高质量打造生态农特产品品牌,创建绿色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行生态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将生态追溯制度推广到全品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生态监管长效机制。以机制为保障,以生态为灵魂,强化丹棱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生态品牌看丹棱”效应。


(四)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以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幸福古村为拳头产品,探索建立幸福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厚植大雅文化,串联老峨山、大雅堂景点,推介生态农场、生态农产品基地体验活动,创新推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展览观光游、“生态道德超市”学习培训游,推动创建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吸引成都及周边城市游客,让“过境游”变为“过夜游”、“一日游”变为“多日周末游”,进一步促进“路产”“路旅”深度融合,实现“美丽”留人、“乡愁”留情。

20bay05911.jpg

丹棱县老峨山睡佛


(五)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丹棱县有基础、有条件。开发具有丹棱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抓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阵地,将生态资源优势、环境污染治理案例、环保政策宣传贯彻内容、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体系纳入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引入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课本、绘本,结合实践探究的形式,围绕垃圾分类、疫情防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热点话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