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让“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的东坡生态记忆成为眉山的靓丽名片

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聚焦“东坡故里 天府眉山”,围绕眉山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河。


中国环境报:


眉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岷江和长江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眉山市生态环境状况如何?


黄河:


岷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近年来,眉山市坚定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省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新增保护范围243.4平方公里。


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国家、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两个100%,17条重点小流域水质全部达到优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100位。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纳入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城乡绿化覆盖率60.6%,森林覆盖率50.3%,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23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碑”落户瓦屋山。创成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省级生态县。


中国环境报:


请问,您如何看待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黄河:


在“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上,眉山市确立了十六个字的目标愿景——“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我们大力实施耕地保护、农田建设、科技引领、主体培育、示范带动、延链融合“六大工程”。


眉山利用自主发射的10颗“天府星座”卫星,在全省率先推广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织密“空天地网”立体化监管网络,实现对耕地的实时监控和水稻的全生命周期管护。


近年来,眉山市牢牢把握现代化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大势,建立肥料农药使用监测调查点200个,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绿色食品认证达205个。目前,永丰村打造绿色生态栽培示范基地1000亩、稻鸭(鱼)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410亩,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95%。截至2023年末,永丰村建成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3340亩。 


中国环境报:


竹产业是眉山的特色优势低碳产业。那么,小小竹子是如何助推实现“两山”转化的?


黄河:


竹浆纸是眉山竹产业的一个主打产品,也是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以竹代木,整体生产过程比传统行业减碳30%,其中蕴含的专利多达59项。


“以竹代塑”行动计划的出台,对眉山而言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次发展机遇。而且竹产业不仅能带动第二产业,还促进了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眉山竹林面积达到110万亩,聚集竹企业150余家,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117亿元。眉山用全省6%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全省10%的竹产业产值。


中国环境报: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贡献了力量。在您看来,眉山新兴产业发展得如何?


黄河:


近年来,我们坚定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1+3”产业,聚力打造锂电、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眉山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以链式精准招商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设立了2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出台产业支持政策18项、科创支持政策16项、人才新政12项,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117个,研发投入增速居全省第一。


2023年,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09亿元,增速达到25.8%,锂电领域保持136.6%以上高增速、晶硅光伏同比增长超50.3%、化工新材料增长14.6%。


未来,眉山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成为常态,让“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的东坡生态记忆成为眉山的靓丽名片,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眉山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下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