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井研县一体推进“三长制”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井研县以管好沃土良田、育好万顷山林、守好一江碧水为重点,一体推进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工作,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县委、县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落地,以推进全省竹林风景县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湖三湿地”,奋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


县上一体推进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各项工作,切实把有限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为建设现代化井研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专家林长”+“五长三员”


仲夏时节,井研县周坡镇千亩油桐基地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这片由2000多亩荒地改造形成的油桐基地即将迎来丰产期,林下养鸡、林下种魔芋,桐壳还土,真正地实现了种养循环,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专家林长深入基地,为我们提供技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2022年大旱,镇林长还帮助我们申请了资金支持,安装了滴灌系统。”基地负责人董艳丽感激地说。


井研县以建设标准化基层林业站为契机,将马踏、研经等镇(街道)纳入井研县首批林长制创新示范镇名单,以点带面,激励其他镇(街道)林长进一步重视林长制工作,提升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水平。


推行“专家林长”巡林模式。县林业部门抽调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家林长工作组,采取划片区责任包干制,明确职能职责,指导服务乡镇林长制工作。专家林长定期到包干乡镇开展巡林,在巡林过程中,根据乡镇或农户需求,采取集中培训、现地实训等多种模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林业种养技术培训、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预防等“点对点”服务。特别是在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林地定额争取、造林技术指导等重点工作中,专家林长工作组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切实帮助解决林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林业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创新建立“林长+田长、林长+河湖长、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和执法员、护林员、监督员”的“五长三员”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打通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


“茫溪卫士”+“河道管家”


2019年村级建制调整后,村级河长的管辖范围增加,巡查及管理难度随之加大。井研县组织基层河长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心声和意见,决定在井研县茫溪河主干流的4个重点镇,开发40个农村公益性岗位作为“村级河长”的补充力量,成立“茫溪卫士”护河队,加入到了巡河、护河的队伍之中。“茫溪卫士”护河队按照各个镇的统筹安排,严格执行河湖长制的相关制度。镇河长办为每名卫士划定管辖范围,明确工作任务,参照基层巡河员对其进行管理。各卫士尽职尽责,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绝不拖沓。


基层河湖长年龄较大,且多数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河湖巡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漂浮物未打捞等方面上,对河湖问题的深度剖析不够,巡查精准度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逐步突显。为提升河湖长制工作的科学性,井研县聘请第三方环保公司作为“河道管家”,对全县主要河流开展定期问题排查及不定期抽查。通过对排污口的观测、污染问题的排查及水质随机抽样等科学数据,分析发现河湖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专业化指导意见,为河湖管护治理精准施策提供重要保障。


去年3月,白井干渠工程(岷茫水系工程一期工程)正式开工,7个点位进入紧张施工。该项目拟新建引水工程25.67公里,从眉山市青神县境内岷江干流引水到井研县茫溪河流域,设计流量为8.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总引水量6820立方米。井研县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市的四分之一。岷茫水系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后,将破解困扰井研多年的水瓶颈制约。


“红绿牌”+“田长制”


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千亩水稻迎风而动,蔚为壮观。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王柯然打开手机,进入四川田长巡片APP,每个田块对应一个网格员,落实到人头。“以前是从上至下,发现了‘违片’后基层进行处置。现在是由下而上的反馈线索、预警机制、预先处理,把违法违规消灭在萌芽状态。”王柯然说,“井研县耕地连续3年实现了净流入,这就是井研县耕地保护最有力的证明。”


深入落实“田长制”,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红绿牌”机制,井研县周坡镇石马村通过“红绿牌”制度、有奖举报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动融入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


周坡镇石马村建立完善了《石马村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工作方案(试行)》等制度,充分发动村组干部力量,每月定期开展2次拉网式巡查,对全村涉及项目建设、住房建设、农业设施建设等用地行为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对合法建设和违法占地的情况进行仔细甄别,并建立《石马村用地监管台账》,健全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


同时,周坡镇石马村以交通信号“红绿灯”为参考蓝本,制作许可绿色标牌和重点监督红色标牌,用地经审核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颁发“绿色”许可牌,对存在违规占地风险的重点地块树立“红色”警示牌,加强违法用地监管。同时,“红绿牌”上注明土地管理要求、依托的法律法规,严令禁止擅自占用耕地等,违法违规追究相关责任,列出投诉举报电话和举报奖励,让干部群众一目了然,实现全民监督的良好效果。


持续深化“田长制”工作,将“红绿牌”制度与田长制巡田进行有机结合,压紧压实村级田长和网格监管员责任,由6名村干部和3名驻村队员分工挂联10个组,牵头负责挂联村民小组的“红绿牌”发放和监督工作,对发放“红绿牌”重点地块进行每周巡查,杜绝人为损坏“红绿牌”的情况。自“红绿牌”机制实施后,石马村有效制止未批先建行为2次,全村未出现一例因房屋或者项目建设而导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违法占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