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乐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乐山站)在开展2024年度生态质量地面监测工作期间,相继在乐山市境内发现小灵猫、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024年12月,乐山站在整理马边县生态质量样地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的珍贵画面,这是我站开展生态质量监测以来首次拍摄到小灵猫活动影像。2025年1月,乐山站开展冬季水鸟调查期间,在市中区首次拍摄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
小灵猫为独居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杂食性,以鼠类、小鸟、蛇、蛙、鱼虾、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也食野果、树根、种子等。小灵猫外出活动时常将香囊中的分泌物涂擦在树干、石壁等突出的物体,用以标记领地和吸引异性;遇到敌害时能像黄鼠狼一样分泌臭味用于防御。小灵猫对栖息环境的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植被覆盖与隐蔽性、食物来源的丰富性、水源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以及栖息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现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
中华秋沙鸭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在地球上已存在了一千多万年。中华秋沙鸭在国内繁殖于东北部,在中部和南部越冬,以鱼类、石蛾科昆虫、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等为食。其对栖息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要求相当严苛,只生活在水质清澈、食物资源丰富的水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现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
除小灵猫、中华秋沙鸭外,乐山站本年度还监测记录到了黑颈䴙䴘、红嘴相思鸟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珍稀动物的相继出现,反映出乐山市的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下一步,乐山站将持续开展相关物种调查和监测工作,保护并举,多部门联动协作,助推乐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