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森林质量提升、特色产业培育、森林旅游康养提质、林地空间利用、森林生态安全维护“六大行动”,聚力推进“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
一是聚力“蓄水固碳”提升森林质量。印发《资阳市国土绿化总体规划(2023—2030年)》,持续巩固34.5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面开展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人工造林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营造林6.5万亩,其中新造林0.9万亩。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集约人工林栽培1.89万亩,现有林改培1.68万亩,森林抚育8.86万亩。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印发《资阳市“林长+古树”包联工作办法》,建立“古树+”“八个一”工作机制,深入推行森林防火“一长两员”制度,监测即报护林员系统高火险期上线率全省第一;更替改造马尾松1.2万株,成功拔除安岳县松材线虫病疫区,开展蜀柏毒蛾飞机防治7万亩、地面防治14.5万亩。
二是聚力“藏粮于林”发展多元食物。印发《资阳市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3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奖补措施,因地制宜新造、改造核桃、黄柏、枳壳等经济林2.3万亩,建成林下种养10万余亩,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21.4万亩。壮大黑熊养殖等动物药材产业,规范繁育黑熊810余头,存栏量居全省第2位,审核审批熊胆汁3.1万公斤、熊胆粉350公斤。深化“3+N”园区基地建设体系,以乐至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等3个市级以上园区为引领,推广食用林产品栽培技术2项,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个,标准化提质川枳壳5000亩、“桢楠+”“台湾桤木+”林下经济1000亩,培育认定乐至县佛星镇林药复合园区为县级园区;率先出台《资阳市“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落实市级资金150万元,比选安岳县林下多花黄精等市级基地项目5个,培育新增县级及以上林粮示范基地10个。
三是聚力“摇钱于树”推动价值转换。立足森林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本、价值变产值,推进木竹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培育,建成用材林现代产业基地32.5万亩,采伐木材2.84万立方米、竹材2.17万吨。推进森林能源化工开发,建成工业原料林13.9万亩,产出工业原料产品7万吨。推进木竹加工产品研发,重点培育聚创建材等木竹加工企业13家,竹材切片产能达到1.5万吨,传承竹编等竹工艺品3.3万件。推动发展生态体验和森林康养业态,联合打造资大巴蜀雅楠林生态旅游区,开发雁江区“天府花溪+水龙灵”林旅融合片区示范基地3200亩。推进林业科技示范,建成并市场化运营乐至林业科技博览中心。2024年全市林业综合产值达到99.96亿元、同比增长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