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四川雅安: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碧水绕城绘就生态画卷

谈起雅安,青衣江、大渡河两条大河孕育了城市文明,漫步城市,绿水与蓝天相映,描绘出一幅宜人的美景。


水环境,容纳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和资本。


近日,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数据,2024年,雅安市国考、省考、水功能区、市控和河长制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近年来,我市按照“治差水、提良水、保优水”思路,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优良率100%的背后,是我市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共创美好生态的成果。


每一条河都是风景线


初春时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因为景点月亮湖游人如织, 四季翠绿的茶园和碧波荡漾的湖水让游客心旷神怡。


曾经因为高密度养鱼导致水质极差的月亮湖如今已换了模样,而这一切始于月亮湖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月亮湖之变,也是全市源头治理水污染的写照,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围栏养殖等问题导致湖水水质急剧恶化,生态系统遭受重创,对污染源的“围剿”也在水环境治理中吹响了号角。


在农村,“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140个行政村“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全市81.7%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8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9个,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10万亩,推广有机肥使用面积90万亩次以上,建立肥料使用监测调查点150个,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


在城市,截至2024年,全市通过“老三推”“新三推”“提质增效”等任务,累计建成排水管网1256.49公里,检修管网198公里,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458个,COD(化学需氧量)和BOD5( 生化需氧量)平均进水浓度较“十三五”分别提升20%、129%。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5座,57个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投运雅安市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监管平台,全市接入站点75个,信息化管理成效显著。同时,常态化开展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排查,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昔日污水横流的场景逐渐成为历史,河流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每一条河都是栖息地


芦山县宝盛乡拐子沱,有着一片静谧的水库。它犹如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的栖息地。


川陕哲罗鲑在当地老百姓口中被叫作“猫鱼”,1960年以前,它的身影遍布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水系,然而到了2000年左右,这种鱼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获。


近几年,在拐子沱,川陕哲罗鲑的数量渐渐增多,这离不开人们对水环境的保护。


雅安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其中的珍稀鱼类、鸟类、兽类都不在少数,保护水环境,同样也是在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


宝兴河、周公河等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水生态调查,摸清了宝兴裸裂尻等土著鱼类的分布;天全河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监测报告显示查明鱼类45种,较历史记录较好状态值(37种)提高21.6%;增殖放流川陕哲罗鲑等苗种1400余万尾,流域内鱼类种群数和平均体重总体呈增加趋势;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普查,筑牢生物安全“防火墙”。我市还组织528家小水电开展水生生物影响评价,保障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完成78个河湖健康评价,健康及以上等级的河湖占比达99%。实施各类生态修复项目十余个。开展清漪湖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提升,恢复入湖河道水生植物。打造慈朗湖等3个鸟类观测点,全市记录鸟类521种。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278.16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69.42%,稳居全省第一,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持续巩固。


水草摇曳生姿,鱼群自由穿梭其中,河流宛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大地上,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雅安作为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4月,都有数以万计的越冬候鸟飞抵停歇。


每一条河都是聚宝盆


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雅安群峰环绕,雪山化冻的水沿着地势蜿蜒而下,汇入天全县的鲟鱼养殖基地。雅安的冰雪融水,成为养殖鲟鱼的关键因素,为鲟鱼打造了“万里挑一”的生长环境。


雅安素来以“三雅”闻名,“雅鱼”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外来的鲟鱼也渐渐成为“雅安鱼”的一张名片。好水出好鱼,雅安充分利用优质冷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雅鱼”品牌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雅安鱼子酱已经成为四川省优质水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金字招牌”,目前全球60%的鱼子酱产自中国,而四川拥有全国第二的鱼子酱产量,四川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就在雅安。


河流给人类的回馈远不止这些。


整治后,美丽的月亮湖浪漫茶乡带给游客们难以忘怀的美景。在雅安,如同这样依托河湖资源的“水旅融合”案例并非个例。雅安通过探索“水生态+茶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打造月亮湖浪漫茶乡等核心景区,建成飞仙湖等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硗碛湖等省级水利风景区6个、水美新村136个。以名山百丈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利用为基础,打造集生态治理、康养旅居等于一体的休闲滨水生活度假地。


“如今污水沟变成了清澈溪流,水质和居住环境好多了。”家住天全县的市民杨开芳感叹。如今的天全河早已通过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弘扬、水经济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变了模样,并且在荥经河之后,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雅安也在不断专注着人水和谐,绘就美丽河湖新画卷,一个个亲水设施和城市公园沿河而生,群众追求美的愿景一一实现。


一处处可喜变化、一份份亮丽答卷的背后,是雅安生态环境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