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什邡:深挖生态价值潜能 擘画绿色发展新图景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为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德阳什邡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核心命题,积极探索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护绿”行动,筑牢生态价值转化根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构建全维度生态屏障。一是护根基,严守红线筑牢生态长城。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5万立方米,达到425万立方米。创新“林长+警长”联动模式,2024年各级林长巡林超1万人次,查处破坏生态案件17件,救助野生动物23只。二是护本底,精准修复重塑生态韧性。年均营造林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8.53%。在蓥华山生态脆弱区实施“封育+人工干预”,植被盖度从40%升至80%,生物多样性恢复率达90%;建成“空天地人”智慧监测体系,布设红外监测、防火云台等设备85套,火情预警和盗伐案件查处效率提升80%,全面构建“智慧管林”新格局。三是护同心,多元共治构建善治格局。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创新“社区+生态”管护模式,吸纳20名原住居民为生态护林员,协同开展日常巡护、固定样线监测及红外相机野外布控,在蓥华镇发现大熊猫活动轨迹,并监测到伴生珍稀物种20余种,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双向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跃升新台阶。


聚焦“活绿”要务,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推动“资源变资产、叶子变票子”。一是活资源,精深加工激发林药潜能。全市林草中药材达30余种,重点发展“三木药材”、黄连等道地中药材种植超2万亩,年产值2.8亿元。培育洛水镇源地中药材公司通过ISO 9001认证,蓥华镇获评“德阳市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二是活模式,复合经营释放林地效益。推广“林药”“林茶”等间作模式3万亩,亩均增收1200元;发展笋用竹万亩,年产优质竹笋0.3万吨;深度挖掘原生森林资源价值,建成纯天然山野菜加工厂,开发红白茶、蕨菜、羊肚菌等特色产品20余类,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有效带动林农增收。三是活品牌,生态IP引爆旅游经济。依托神瀑沟、钟鼎寺、红枫岭等特色康养IP,推出“森林康养+研学+民宿”融合业态。2024年实现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山区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山区村民从“砍树人”变“护林人”。


深化“兴绿”体系,构建生态价值转化长效机制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兴共治,全民参与织密护绿网络。每年在植树节前夕发布《全民参与义务植树 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倡议书》,年均义务植树45万株;成功树立“护林先锋”“森林卫士”等先进典型,形成“人人护绿”氛围。二是兴文脉,生态文化浸润城乡肌理。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宣教中心创成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接待访客超5000人次;组建专业团队积极开展“五进”活动,设立基层宣教点,覆盖群众上万人次;推出《守山人》等专题报道40余篇,多篇登“学习强国”首页,新媒体传播量破10万,实现生态文化“破圈”传播。三是兴机制,制度创新护航绿色发展。将生态指标纳入涉及镇(街道)考核,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完善一系列生态考核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什邡将紧跟全市统筹,紧扣县域发展,以“高位守护筑牢屏障、高效转化释放价值、高质共享普惠民生”为主线,系统实施三大攻坚行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见实效、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