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引领生态保护 “四库”赋能绿色发展
——践行“两山”理念的雅安路径
陈强
雅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雅安市地处四川省地理版图几何中心,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以69.42%的森林覆盖率持续领跑全省。近年来,雅安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锚定“双碳”目标,聚力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雅安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强化资源保护,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进一步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夯实生态资源基础。依托总投资3.8亿元的“双重”项目、10个总投资73.9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等工程,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林改造,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建设,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2024年,完成营造林25.55万亩,实施人工种草0.2万亩、改良天然草原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94.27万亩、有效管护新一轮退耕还林3.55万亩,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荥经河、天全河入选“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市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100%。依托国土绿化系统推进森林固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森林固碳增汇项目建设52.41万亩,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已达9800万吨,约占全省1/10。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力推进林草种业选培,荥经“川荥”川黄柏入选“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推荐林木良种目录,成功申报荥经县国有林场珙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雅安市地方标准建设,《宝兴厚朴—川牛膝立体复合种植技术》《林下高山山药种植技术规程》《野茉莉育苗技术规程》3项雅安市地方标准成功发布实施。抓实林木种苗生产管理,加大已选育的6个林木良种推广应用,新建“川荥”川黄柏良种繁育基地1个,全市生产良种苗木402万株。现登记在册古树名木16920株,建成古树公园9个,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七进”等宣传活动,发布《古树名木协作保护机制》;高水平打造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并设立“桢楠王公园法官工作站”。
坚守林草安全底线。出台《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七条措施》,完善“林长+防火网格员+护林护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以水灭火能力建设,严格落实火源管控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牢牢守住森林防火安全底线,今年实现“零火情”目标且连续42年实现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扎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2024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1‰,名山区成功撤销松材线虫病疫区,雅安市实现松材线虫病疫区清零。依法依规推动林业行政案件办理,有序推进森林督查综合执法图斑核查,2024年,共录入立案林草行政案件273件,结案案件279件,结案率102.2%。
深化“四库”建设,有力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雅安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的决策部署,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路径的绿色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森林四库”谋发展新篇。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雅安实施方案》和《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目标任务分解表》,构建“1+4+14”政策体系,以“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为目标,聚焦森林生态修复、精准提质、价值实现、安全维护四大工程,配套林权改革、碳汇开发、产业壮大等举措。构建“财政引导、金融助力、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机制,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力量,凝聚共建“森林四库”强大合力。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抓、部门协同”机制,确保路径清晰、一以贯之,“一张蓝图”干到底。2024年,全市林业综合产值达284亿元,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
深化改革激活力释放。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雅安市林长令第4号——《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按照“1+1+N”工作思路全面铺开。探索建立“集体林+国有林”合作经营模式,建成示范点5个,激活2.8万亩集体林地潜力,畅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雨城区被纳入全国37个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之一,经营机制获全国推广;石棉县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全面完成,宝兴县碳汇项目开发及收益分配机制被纳入省级试点,荥经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效促进区域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青山颜值助林旅增值。积极探索“森林+N”林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周公山林海森林康养、龙苍沟漫步森林康养、海子山宜居森林康养、二郎山休闲森林康养、大川河避暑森林康养等森林康养集群,已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生态康养服务体系,拥有20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90余家森林人家及15个自然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2024年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205.39亿元,同比增长13.62%,并连续5年跻身“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行列。
业态拓展促竹材增效。深化“以竹代塑”实践,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三产融合、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现代竹产业园区,着力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大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上乘、销路稳定的竹产业品牌企业。全市建成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6个基地,年产各类竹材约110万吨,年产各类鲜竹笋约10万吨,雨城区周公山竹编非遗工坊入选2025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推荐名单。推动林竹产业“建圈强链”,汇龙木业、森隆抹竹、川雅老坛等龙头企业引领木竹加工业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60.53亿元,居全省第5位。
试点开发增生态收益。作为全省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市,雅安率先在天全县、宝兴县实施四川省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该项目总规模达667公顷,采用20年计入期(2020—2040年),经专业机构测算,首期监测碳汇量预计可达1.2万吨。依托四川省林草碳汇创新联盟专家组,参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碳普惠方法学讨论研建,填补了大熊猫一般控制区行业空白,经初步测算,全市可开发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碳普惠项目预计面积为1.2万亩。与中华财险四川雅安公司创新签订“熊猫碳汇”保险协议,为宝兴县6.7万亩碳汇林提供613万元风险保障。
万顷资源保生态饭碗。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雅安实施方案》,宝兴县林粮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基地,荥经县林粮现代产业基地被评为第一批“天府森林粮库”省级现代产业园区、基地,获奖励资金1400万元。2024年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400万亩,年产“林粮”约90万吨,带动林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林下经济不断壮大,年产林菌0.22吨、林禽22.4万只、林畜6.7万头,林果6.8万吨,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35.8万亩、中药材年产量3.3万吨。雅竹、雅药、雅果、藏香猪、林产调料等“雅字号”林产品畅销海内外。
未来,雅安林业将继续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把绿水青山变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