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林草局长话“两山”|日火哈古:青山筑梦 绿金答卷——凉山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天府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

青山筑梦 绿金答卷

——凉山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天府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


日火哈古

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凉山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同时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发展与保护的任务艰巨。近年来,凉山林草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定“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发展理念,紧扣全省林草“三个三”工作总体思路,奋力书写林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全州完成营造林41.59万亩、草原修复25万亩,管护天然林4548万亩、湿地15.52万亩,林草总产值突破214亿元,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


理论领航:深悟思想伟力,锚定绿色发展坐标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它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思维束缚,揭示了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凉山州作为全省三大重点林区、牧区之一,发展林草产业禀赋天成、优势显著。一是资源总量大。全州林地面积6072万亩、草原面积1193.96万亩,均居全省第三位,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生态本底好。多样的垂直气候带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具备发展立体林业、复合经营的天然条件。三是政策机遇多。国家“双碳”目标纵深推进、全省“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全面铺开,为我州林草资源价值转化提供了政策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创新做法。例如,会理市太平镇滴水岩村林下可燃物综合利用试点,通过村集体经营模式,既降低了火灾风险,又增加了村民收入;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合作,推进林下可燃物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开辟了“防火增收”双赢新路径。这些探索充分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绿水青山就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正视挑战:剖析短板弱项,明晰攻坚突破着力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凉山在“两山”转化通道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链条偏短、附加值偏低,缺乏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二是防火形势依然严峻。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仍然较高,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压力较大。三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正在推进,资源变资产的渠道仍需进一步畅通。四是科技支撑不足。林草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关键技术突破和高端人才支撑不足,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


路径擘画:深化创新实践,谱写绿金转化新篇章


面向未来,凉山将始终牢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林草局大力支持下,按照“双线作战、两业并举、一核支撑”工作总思路,以改革创新为总牵引,以林长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行政为总抓手,充分激发内生发展潜力,着力推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强化法治保障,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严格执行《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落实林草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完善“林长+”协作机制,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监管体系,确保违法违规案件数量和面积“双下降”。建立重大项目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多部门会商机制,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的同时,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


深化“森林四库”建设,拓宽价值转化渠道。按照“1+8+N”总体框架(1个总规+8个专项规划+N条政策),高质量编制“森林四库”强州建设规划。以17县(市)和4户州属国有林保护局为主体,重点发展林缘经济林、林下中药材、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蔬菜、林木种苗、草种畜草、林草药用动物养殖、林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八大产业,力争5-10年内林草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用好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搭建林草产业发展投资平台。创新防火机制,实现安全发展共赢。坚持“防救结合、以防为先”,优化“一办六组”运行机制和“一指四线”工作法,细化“一县一策”“一乡一策”精准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两个不发生”底线。深化与国家电投等国企合作,推动林下可燃物综合利用试点,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将防火痛点转化为产业亮点。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保护单位改革。积极储备包装“十五五”规划项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