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青山作底 彝乡铺就致富路​——四川美姑林草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横断山脉褶皱深处,曾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典型代表的凉山州美姑县,九成山地构成脱贫路上难以逾越的天堑。然而,历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洗礼,这片古老的土地经历深刻嬗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一幅依托绿水青山的产业赋能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推动点绿成金


晨雾中的美姑县洒库乡,残疾农户阿尔克主钻进自家后院的大棚。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1000个菌棒整齐排列,淡粉色的贵妃木耳如花朵舒展。“每天随时关注大棚温湿度和耳片弹性,精确浇水和通风,虽然管理有点复杂,但收入比种玉米、土豆高多了!”今年5月试种至今,这批“省林草局送来的金疙瘩”已采收四茬,预计将为他家带来超2万元收入。


去年12月,在省林草局产业处(旅游中心)支持下,驻村工作队远赴省食用菌所什邡基地调研高附加值新品种——贵妃木耳。在研判认为理论可行的基础上,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立项开展引种试验、派出专家全程指导,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出资向农户捐赠试种菌包、开展自然教育,不仅在大地上播下生态致富的种子,也在村民心中培育“两山”理论的萌芽。


同样得到科技支撑的,还有龙门乡即将落地的羊肚菌产业帮扶基地,这背后源自去年一场成功的科技攻关——驻村工作队联合乡政府试种羊肚菌获丰收。“我们从品种筛选、种植技术一点一滴突破。”驻村工作队员彭天祥指着手中的技术手册说,“现在,最好的菌种由林科院提供,田间管护交给愿意学的农户。”他扬了扬手册,“马上还要组织现场培训,手把手教大家!”


而在海拔更高的龙门乡瓦古觉村,一个全新的产业——肉兔标准化养殖场正拔地而起,将激活全村363户增收希望。


“过去,这里主要种玉米、土豆,亩产不高,冬日土地闲置。”村书记吉尔牛西介绍。如今,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专家带来“种养循环”技术:指导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饲草,再混合当地玉米秸秆加工成高营养的颗粒饲料,专供种兔繁育。兔粪经干湿分离后,富含养分的干粪可出售;尿液则进入化粪池发酵。这些自产的有机肥料,既能直接还田肥沃土地,又能远销云南、西昌等地,为村民再添一笔收入。


驻村温度,打通致富末梢


深夜10点,卡哈村的盘山路上亮起车灯。驻村第一书记王峻洁的五菱宏光满载470斤羊肉,在颠簸中驶向成都。“新鲜羊肉耽搁不得!”六小时疾驰后,村民吉克拿到卖羊肉的6000元现金。一个月内,这辆“便民专线”运出120只土鸡、2头小牛,增收的3万元让12户村民缴清了医保。


再看洒库乡。“农户只管种好耳子,市场不用操心。”洒库乡乐美社区第一书记尹程龙指着印有“乐美彝家”的包装盒说,“成熟的木耳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贴牌,还有林草局‘以购代捐’,抖音、快手等平台一起推,让山里的鲜货卖得更远。”


视线转向俄普村。土地碎片化、低保户占比近三成的现实让发展步履维艰。然而此刻,村委会马路边却人头攒动。“乡亲们别愁,鸡苗捐给大家!”驻村工作队员吴从文指着笼里活蹦乱跳的岩鹰鸡喊道。不仅如此,“我们还推行‘借羊还羊’,滚动致富!”村支书曲比拉布拍着厚厚的项目书,道出了门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调养殖大户,为有干劲但缺资金的脱贫户提供繁育母羊与优质种公羊服务,启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先行垫付,待收效后再滚动投入,“美姑羊长得快、回报好,咱们就靠它‘造血’赚钱!”


走进三河村,田畴葱翠,瓜果飘香。在这幅恬静画面背后,驻村第一书记张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连农带农作用。面对空巢老人和残疾家庭,他推动“以购代捐”,共计补短1.4万元。对有智力障碍的脱贫户瓦西古后“定制”产业套餐——发放鸡苗40只、指导养猪8头,并帮助打通销路。


今年6月,张曦还邀请美姑融媒体记者前来挖掘长寿文化,推广绿色果蔬品牌,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铺路。镜头里,九旬寿星安坐院坝,静享暖阳;八旬老翁挥锄田间,精神矍铄,映照着绿水青山滋润下的生命活力。他展望道:“未来乐西高速开通,这里就是凉山生态旅游第一站!”


绿色蓝图,绘就振兴底色


站在瓦候乡山脊,驻村工作队员许戈展开规划图:连绵山峦标注着黄柏与翠竹的套种区划。“这里将崛起‘天府森林粮库’!”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美姑县林草局联合编制,8000亩林药竹基地通过立体套种实现“蓄水于山、藏粮于林”。


“黄柏固土制药,竹笋鲜食加工,林下再种药材,一亩地挣三份钱。”许戈介绍,预计带动7000人次务工,增收超百万,这不仅是对土地利用率的革命性提升,更是可持续生计的有力保障。


技术落地是成败关键。为此,驻村工作队计划启动“滴灌式”技术帮扶行动:整合省、州林草技术骨干力量,围绕黄柏与翠竹的最佳套种模式、高效整地技术、精准水肥管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针对基地管理员和合作社骨干开展阶梯式、周期性系统培训。目标是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乡土技术专员队伍”。


美姑的绿色转型不止于此。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将以全面提高林草资源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强化生态转化能力,着力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创新采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推动林产品生产加工与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林业经济新增长极。同时,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以增加碳储量,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系统构建“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为“美丽凉山”建设贡献林草力量。


从“借羊还羊”的滚动火种,到羊肚菌的遍地生金;从林下药田的科技星火,到立体套种的绿色宝藏,省林草局的驻村干部正以“点绿成金”的智慧,在绿水青山间聚合产业燎原之势,将科技之光遍洒层峦,让生态红利滋润彝寨阡陌,铺展出一幅青山作底、绿富同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