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遂宁射洪市打造“天府森林粮库”高水平“射洪分库”

遂宁射洪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森林为媒、以粮食为本,统筹林粮自然关系、推进林粮产业发展、构建林粮产销体系、塑造林粮融合格局,为四川到2030年建成高水平全国森林粮库示范省贡献射洪力量。


坚持“育建并举”,释放“园区+基地”集群效应。一是育人才、建队伍。借助省林科院、省林规院专家人才资源,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基层技能人才。积极转化脱贫攻坚成果,培育林下养殖大户,引导林户在交通便利、非水源保护区的林地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猪、牛、羊、兔等家禽家畜,向市场提供肉、蛋、奶等食品。目前,在曹碑、文升、大榆、仁和等镇培育林下养殖大户20余户,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会员1.5万户。二是育精品、建园区。启动精品示范村市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工作,牵头组织市农投公司、市旅投公司及相关部门开展交流座谈,依托中皇村、双江村原有林业产业发展食药用花卉、中药材产业。目前,已创建瞿河镇中皇村、广兴镇双江村县级现代林业园区。建成省级香桂现代林业园区1个,种植香桂面积1.2万余亩,丰产面积达5000余亩,2024年实现产值1600万元。三是育基地、建项目。确立以香桂为主,以核桃、花卉、中药材、林下养殖等为辅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对全市0.4万余亩核桃基地开展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建成保有核桃产业基地0.4万余亩,慈竹雷竹基地2万亩,黄柏、腊梅、金丝皇菊、万寿菊等中药材、花卉基地0.3万亩。今年上半年成功创建毛叶山桐子现代产业基地1个,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00万元。依托明星镇龙胆村龙凤之乡专业合作社雷竹基地,拓展侏罗纪博物馆、龙凤峡等文旅项目。


坚持“查改并行”,探索“党建+科技”实践路径。在产业发展中“查”,在实践探索中“改”。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创新“党建+科技”双轮驱动,发挥党建整合资源优势,建立“专家+党员”联合机制,打造党员示范林;构建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示范基地相互融合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组建由市、镇两级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为主体,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推广能手为补充的科技推广队伍,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菜单式”供给、“订单式”需求科技服务,搭建市级林业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引进先进数字林业管理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运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与遥感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大力提升林业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坚持“融转并重”,提高“名片+品牌”价值成色。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实现“生态值”向“经济值”转换。充分利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市级林业园区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打造等项目,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等6类经济林食物,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产奠基、二产强链、三产赋能”产业格局。二是推动“三式融合”,实现“造林者”向“营林者”转变。积极争取遂宁市林业局对香桂良种选育及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支持,与林科院合作对全市有香桂种植资源地域进行调查采样,选出优质母树。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林下生境,采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3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破林户“重保护、轻发展”“重栽种、轻经营”传统理念和行为,组织技术培训,成立合作社,建立奖励补助机制,对省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提高企业、业主共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推动“三点融合”,实现“低端型”向“旗舰型”转化。持续深化“中国香桂名市”和优质林粮产品的品牌优势,以省级现代林业园区为基准点,辐射带动建立N个产业基地、合作社,借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发掘可利用的国土绿化空间,按照分区规划、集中连片,点面结合、彰显特色的原则发展林业产业,依托现有文旅资源,打造“春赏花、夏乘凉、秋采果、冬康养”全季节业态,形成林业产业一村一品牌、一市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