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广元市昭化区“林长制+林下中药材”闯出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为引领,稳步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打造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样板。目前,全区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3.6万吨、综合产值10亿元,建成省级林下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1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3个,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全省“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


政策赋能,让林业资源“活”起来。 一是实施规划引领。区林长多次谋划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将林下道地中药材产业纳入现代农业“5+3”体系规划布局,制定“三带三片一区”森林粮库总体规划,出台《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在元坝、射箭、卫子、红岩等镇建设“林长制+茯苓产业+林下经济+储备林”林长样板林4个。二是推动多元投入。搭建“政府+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农户增收”合作共赢格局。2021年以来,全区投入各类财政资金1.7亿元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三是盘活生态资源。围绕40万亩国家二级公益林科学开发利用,确定“公益林+”发展路径,推广“松林+茯苓、柏林+淫羊藿(虎杖、菖蒲)”等森林药材立体复合发展模式,适度发展林下茯苓、淫羊藿等产业,有效破解公益林保护、利用和发展难题。


产业强链,让增收路子“宽”起来。 一是建设林药基地。通过柏树林抚育采伐后林下种植淫羊藿和虎杖,采取“种一休三”轮作方式在松林下种植茯苓,集中建成以射箭药博园、昭化茯苓园为核心的森林药材库1.2万亩,配套种苗繁育基地、大棚和喷灌等设施,建成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昭化茯苓和林菌(禽)市级现代林业园区2个。二是推进主体培育。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发展,组建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区18家药材企业、68家专合社、27家家庭农场等加入联合体社,比例达40%以上,成功培育黎生、佳华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义春等国家、省、市级示范社11家。三是打通产品渠道。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搭建电商平台,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房1.4万平方米、气调库3000立方米、绿原酸及水飞蓟宾提取生产线1条,开发茯苓富硒面、茯苓酒等“名、优、特、新”产品,年销量达5000余吨,实现线上线下常态化热销。


产品定标,让林药品牌“亮”起来。 一是创建“352体系”。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林科院等院校合作,探索淫羊藿仿野生栽培、大棚茯苓种植等良种繁育技术,选育出淫羊藿新品种“昭阳1号”。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昭化茯苓”获全省首个“352”标准中药材品种认证,发布《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昭化茯苓科技小院被评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二是推行“种一轮三”。推动“松林+茯苓”立体循环种植,探索昭化茯苓“种一轮三”模式,即种植茯苓一年,采收后轮休三年,期间种植天冬、黄精、虎杖等中短期药材,确保林分质效提升、林地持续增收。该模式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瞄准“昭化茯苓”“昭化夏枯草”西南地区产品供给地发展定位,擦亮林下道地中药材品牌。“昭化茯苓”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持续推动“昭化夏枯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取得虎杖、菖蒲等林药有机产品品牌认证7个,有效提升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机制保障,让综合效益“好”起来。 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合发展,推行“农户参与、村企联营”共同经营,形成农户“三金”(薪金、租金、股金)收益和集体“4411”分配模式,保障各方利益。二是优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构建“主导产业+协会+专家团队+服务队”的“1+3”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中药材、茯苓产业协会2个、科技服务团1个、“剪刀干部”服务队13支、科技示范户50余户。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累计发放融资性贷款3600万元、贴息200万元。三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年度中药材收入溢价部分建立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机制,用于扩大生产、福利事业和风险补偿。试点开展林下中药材商业性保险,政府拟投入50万元将茯苓、淫羊藿等纳入202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2024年,全区林药种植带动农户增收1000元以上,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合作企业年收益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