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乡臭”变“乡愁”!四川纳溪生态综合治理见成效

两岸青山,绿浪滚滚,千亩花海,五彩斑澜,一河净水,碧波荡漾。这里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花田酒地”景区。延续着唐代诗人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千年文脉,昔日清溪滩涂,今天演绎着最靓丽的生态底色。


猛药去疴  清溪河水出“清流”

清溪河是长江南岸一级支流,长30.7公里,流经纳溪区大渡口镇7个行政村。曾经的清溪河沿岸,因过度耕作,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洪水泛滥,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据介绍,2013年以前,清溪河入长江口段就有工业企业12家、拦河肥水养鱼3家。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清溪河入江水质在劣Ⅴ类左右徘徊。“那时的河水不能浇地,也不能喂牲口,人人避而远之。”家住清溪河民强村的村民黄国彬说。


“清溪河治理刻不容缓。”这是当地政府的统一认识。2013年,纳溪区把清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水生态的源头工程先行先试,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生态+”理念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面对清溪河的生态环境薄弱环节,纳溪区“壮士断腕”,关闭了流域内所有高污染排放企业,建设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实施水系净化工程;整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和村民植树造林和建设生态茶园、果园;结合“四好新村”建设,对流域覆盖的7个行政村实施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农厕改造等内容,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通过一剂剂“猛药”源头治理,清溪河流域出口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Ⅲ类以上标准,年保水量比治理前增加18.6万立方米,万亩优质甜橙基地、千亩特早生态有机茶园生机盎然,沿河2000余亩生态花卉基地种植有虞美人、紫罗兰等500余个花卉品种,让清溪河形成了“四季花海,花果飘香”的滨水景观。


筑巢引凤  溪边花田开“金花”

治理生态环境的最高目标是改善民生,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何把清溪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纳溪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机制,以国家3000万元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为撬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3亿元,撬动泸州老窖公司等社会资金7.2亿元,积极打造“生态+环境”示范样板区。


依托良好水质和酿酒基础,沿域两侧规划建设集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于一体的“中国酒镇·酒庄”,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原酒酿造基地、中国白酒酒庄群落第一发源地、中国养生酒集中品鉴地。采取“股权众筹”“基金+信托+互联众筹”等方式开展酒庄项目建设,中国白酒1号庄园、中国白酒展示中心等酒庄全面建成,成功创建“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以花为媒、以水为魂”,大力实施“产业形态退二进三”工程,建成欢天酒地漂流、七彩玻璃栈道、高空蹦极等娱乐配套项目,实现将“花文化”与“酒文化”有机融合和多种特色元素叠加,成为“全城旅游”示范样板,让昔日滩涂重新焕发生机。


荡舟、漂流,观赏花海……清溪河生态效益日益彰显,“花田酒地”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4万人。将生态环境与“花文化”“酒文化”完美结合,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小流域”“中国水利风景区”“泸州市文明景区”等称号,清溪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创建为全国第五、全省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带动当地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流域区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治理前增长40%以上。


清溪河真正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