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森林康养+”绵阳风景独好

城市喧嚣,越来越多的人逃到大自然,与森林约会。


绵阳山好、水好,森林茂密、群山环抱,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55.78%,生态优势明显,当之无愧为天然氧吧。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


绵阳的作答是围绕“山水”做足文章,绘制独具特色的发展蓝图——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助农增收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驱动,以建基地、构体系、立标准、树典范、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掘金”森林康养。


根据资料: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森林康养基地44个,森林康养林40万余亩,森林康养步道300公里。


在森林里泡温泉、做spa;自青草上滑翔而过,领略森林之美……这些听起来好玩有趣的旅游项目在绵阳早已成熟,并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立足资源禀赋,“开篇破题”森林康养。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历经多年发展,绵阳城市建设“绿意盎然”,获得诸多“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变得愈加重要。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响应党中央号召,绵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森林康养。


立足资源禀赋,绵阳就此“开篇破题”——明确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转变产业功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森林康养持续快速发展,截至目前,44个森林康养基地、84个森林康养人家、40万余亩森林康养林在绵州大地拔地而起,以冰雪、山地、温泉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让人眼前一亮。


发展森林康养,绵阳的自我定位尤其重要。


2016年,绵阳市成立了全国首个森林康养协会——绵阳市森林康养协会,协会成立后,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大力拓展森林康养功能,探索森林康养发展新机制、新问题,这是优势。然而,相较于国外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绵阳森林康养起步太晚,一切还处于萌发阶段,可以借鉴的经验太少,这是劣势。


征途漫漫,唯有探索不止。森林康养基地数量仅仅是一个初级指标,绵阳更浓墨重彩的一笔,着力于开拓全领域的大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以“森林+”为主线,通过PPP等方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招引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森林康养产业,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联盟,推进森林康养业和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事业、新农村建设、工商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如今,在绵阳感受森林康养,不只是看一回风景、泡一个温泉,而是从“观光游”到“养生游”递进式的深度体验。


绵阳三江汇流、四山环抱,区域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特的地形地貌、神奇的冰川雪域,构成了多个“天然自然库”“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


先天优势令“康养+医疗”逐渐在绵走俏。


特殊的地理禀赋,使一些地区成为避寒养生的康养胜地,特别适合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静养。绵阳以此为突破口,邀请医学、林学、心理学、运动健康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绵阳市森林康养专家委员会,推动“休、医、养、游”深度结合。


安州区罗浮山温泉小镇风景旖旎、花香鸟语,原生态的绿色康养环境,不仅负氧离子极高,更可感受生态旅游。72岁的德阳市民张民冰,一眼相中了这里作为度假地。


“这里不仅可做温泉spa,还配套了医疗设施,又可享受原生态的绿树青山。”张民冰说,因为身体原因,需要长期生活在空气环境宜人的地方,他选择来到这里,让疲惫的身体得到舒缓。“最近一个月的体检单,医疗数据也直观反馈我的身体状况较去年有了明显改善。”


不止以“医养结合”,绵阳森林康养产业并不“孤芳自赏”,而是在发展中直面思维和模式的升级——剑指康复、疗养两大指标,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主体,依托现代医学、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技术和手段,融合具有绵阳特色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养老、康复等于一体,适合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的森林康养基地集群。


谋定而动。各地各显其能,深耕森林康养“蓝海”,势要分得“一杯羹”。


目前,全市已建成以静态康养为主的北川药王谷、安州菩提树等森林康养基地;以运动康养为主的游仙太乙仙山、游仙绿点花花世界等森林康养基地;以冰雪、山地、温泉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平武雪宝顶、安州罗浮山温泉等森林康养基地;以藏羌、嫘祖等具有绵阳文化特色的梓潼七曲山、北川羌王竹海等森林康养基地。


全市各具特色的XX家森林康养基地、XX家森林康养人家,逐步形成了城市近郊森林康养中心、江油——平武森林康养带(“江平线”)、游仙——梓潼森林康养带(“游梓线”)、安州——北川森林康养带(“安北线)的“一心三线”的森林康养产业格局。


三产融合发展,“释放”绿色森林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绵阳发展“森林康养”正契合了这一理念。


用坚守和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这是绵阳人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依托现有农家乐、林家乐,结合森林康养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林营建、康养步道建设、产品与品牌建设,坚持“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把森林人家与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森林人家景区化,打造以康养为主的森林人家。


“康养+林业”拉动内需。绵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林下采集,形成以食用菌、山野菜、山野果和特色养殖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体系。并以此为重点,倾力打造融合风情小镇、产业基地、自然河流等形态,集生态种养、森林康养、林农创业等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开创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一大批森林美食产品找到了销售好渠道。在梓潼县水滴沟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2000亩林下食用菌基地整齐划一,当地利用丰富的柏木林资源和柏木林下特有的适宜环境集中连片种植羊肚菌、双孢菇、香菇等20余种菌类,500余户周边农户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一片山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休闲旅居、林业经济,“生态”逐渐变“业态”。去年,全市文旅康养产业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总收入达61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40亿元。


“没有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绵阳人深知:如果只剩光秃秃的石头山,现在哪还有如画的山水、绿色的产业?


守护“无价之宝”绿水青山好空气,成了绵阳人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绵阳拉开全域国土绿化、美化、彩化的帷帏大幕,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绵州,以目标为导向抓落实、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实现增绿速度和质量有机统一,爱树护绿,也已成为绵阳的城市基因。


一幅山水画,越画越动人:绵阳森林覆盖率达55.78%,全城绿意涌动;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全市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绵阳人从未止步。森林康养的新风尚在绵州大地蓬勃兴起,实现着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赢”。绵阳精彩,还在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