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洪雅县国有林场打造森林“粮库+碳库”

林业碳汇既是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洪雅县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作为全国首批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不断探索,瞄准森林“四库”目标,全力推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森林碳储量,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构建森林“粮库+碳库”。


探索碳汇增汇经营措施。森林碳汇分为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林场范围内已无荒山荒坡,无法开展造林碳汇,只能开发经营碳汇。经过梳理,林场规划10万亩森林作为经营性碳汇开发,其中3.9万亩作为试点示范。通过调查研究,按照适地适树要求,明确了符合洪雅林场森林经营增汇的两种措施。第一种措施:“粮库+碳库”。在洪雅县80万亩森林内,林下广泛生长八月竹,每年都要产出大量食用冷笋,食材品质好,市场接受度高。通过论证,林场决定对3万亩中近熟林进行高强度抚育后林下种植八月竹。抚育采伐后每亩保留木株数控制在50株,林下种植八月竹55株,探索森林“粮库+碳库”复合经营模式。林竹复合模式的实施,预计每年可增加碳汇4.5万吨,实现经济收入225万元;每年实现竹笋产出1500万斤,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中龄林到成熟林期间,每年每亩木材蓄积增加1立方米,实现经济收入800元。第二种措施:退化人工林改培。2014年林场依托储备林建设项目在玉屏山、盘角嘴实施2000亩柳杉退化林人工近自然修复,择伐后每亩保留30—40株,并保留自然生长的珍稀、乡土阔叶树种,林下补植桢楠、南酸枣、械树、鹅掌橄等。2015年10月,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马诺埃尔·索伯拉到林场调研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林场采用乡土树种开展柳杉退化林人工林近自然转化表示十分赞赏。此次碳汇示范采用抽针补阔的方式对9000亩退化林进行改培。每亩保留40株,伐后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以上。海拔1200米以下,林下补植桢楠。海拔1200米以上,林下补植丝栗栲。每亩补植株数均为40株,管护期5年。培育高质量大径级混交林,提高森林碳汇量。


创新构建“林场+”工作机制。一是构建“林场+公司”机制,解决碳汇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林场以柳杉速生产品材为主,每亩抚育成本约为400元。通过森林经营措施,每亩柳杉林可增汇0.2吨,按50元/吨计算,一亩柳杉的碳汇收益仅为10元。碳汇收益周期长且不能覆盖开发成本,开发森林经营碳汇资金缺口较大。林场大胆探索,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由县政府出资3亿元成立洪雅洪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包装落地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投资10.6亿元,融资8亿元用于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彻底解决了森林经营资金短板。公司通过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盘活林场森林资源,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构建“林场+高校”机制,解决碳汇开发技术短板。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全员的5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更低。为弥补技术短板,更好地解决碳汇项目开发技术难题,2022年1月19日,推动洪雅县政府同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以林场为合作平台,由四川农业大学作为林场发展科技支撑单位,组建教授级别专家顾问团队,全程参与林场森林碳汇开发。三是构建“林场+技术单位”机制,解决碳汇项目开发程序问题。四川省林草局确定省规划院专家赖长鸿作为洪雅林场碳汇项目开发指导员。林场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建立合作关系,编制《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一步将合作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认证、备案、交易等。


强化内部组织体系保障。2022年洪雅县委出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决定》,成立四川省第一个县级碳汇管理局,成立县级碳汇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碳汇工作。洪雅县政府将林场碳汇开发项目列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大事,举全县之力支持林场碳汇资源开发。洪雅林场成立森林碳汇项目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碳汇开发项目。林场专班成员多次前往浙江、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编制完成《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林场主要负责人前往国家林草局汇报碳汇增汇经营措施、试点示范内容等,得到了国家林草局领导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