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会动态
徐世群:在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徐世群
2015年9月15日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向参加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约仪式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为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提供大力支持的业务主管单位林业厅、业务指导单位省发改委、环境保护厅、水利厅以及农业厅、省旅游局表示的衷心的感谢!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战略。2013年5月,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委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同月,由我牵头和几位老同志倡导筹建了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这是我省唯一以协助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跨部门、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促进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做了不少有意义、有影响的事情。成立后即启动了四川省“蓝天绿水”环保义务监督行动,监督全省违法排污行为,同时监督地方环保部门执法;今年3月,在蒲江县实施了“为爱栽棵树”生态公益林项目,并得到了蒲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4月,创办了2015四川生态文明论坛,吸引了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段时间来,报林业厅审批同意,又开展了“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创建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选择60个左右具有代表性的县(区、市)作为调研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系统总结、重点推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效经验和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完成的调研报告以《生态文明内参》呈送省领导参阅;报送的《四川生态旅游发展与建议》报告,得到省委东明书记批示。

  同志们、朋友们: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不仅需要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而且需要人们具有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我们应该以更高的要求,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含义、全面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方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含义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自然与改造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公正,就是要尊重自然权益实现生态公正,保障人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高效,就是要寻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平衡和生产力的生态效率、经济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无污染、高产出的经济效率和人类社会体系制度规范完善、运行平稳的社会效率;和谐,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以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文发展,就是要追求具有品质、品味、健康、尊严的崇高人格。公正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效率是生态文明的手段,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人文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二、全面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不仅需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而且需要诉诸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新的发展,是人类新的进步,它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为人知。

  过去我们常将人类视为大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产生了“征服型”的自然观,其实质是将人的价值与自然界的价值对立起来,视人类为自然界之上,主张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理念下,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肆意使用,对大自然的日益频繁的任意改造和变动等等。在当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已经变得相当强大。如果人们还一味地抱着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是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其结果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而且也必然酿成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因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并让这些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方略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指示和纲领性的文件。前几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4份文件从不同的层面规定了生态建设的新动向,创造性地提出“党政同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等,表明了中央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信心。释放出的信号,首先是要重视生态环境;其次是把生态政绩考核纳入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中去,并且逐渐健全为制度化安排。今后将通过终身追责的办法惩处损害生态环境的干部。这为我们的干部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夙愿和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现时代,老百姓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民群众期盼的舌尖上的安全、良好空气、洁净饮水、优美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和健康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有些问题甚至还非常突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可以说,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产品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二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破坏了生产食品的环境,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就能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就能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要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从而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认真落实《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提倡绿色建筑,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保持特色风貌,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同志们:

  漫漫生态路,壮哉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靠借东风,要坚信事在人为,只争朝夕,才能久久为功。要坚信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才能凝聚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中国力量,才能更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目标,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祝我们合作愉快!谢谢大家!